一口气了解迪拜经济和它奢华表面的背后…

抵达迪拜:仿佛进入另一个星球

我前一阵子去了迪拜。让我告诉你,这真的是一种超现实的体验。一下飞机,你立刻会觉得自己好像到了另一个星球。五十多度的地表温度炙烤着沙漠,而在这片茫茫沙海中,一个现代城市的剪影若隐若现。你看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,一个奢华到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方。

这座城市最显眼的地标就是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——哈利法塔,它的旁边是世界上最大的购物中心。而且,你还能看到警察开着顶级超跑在街头巡逻。如果你愿意,一晚两万美元的总统套房可以让你感受“睡觉睡到破产”的奢侈体验;你还可以去私人动物园遛老虎,甚至在沙漠城市里滑雪。更夸张的是,这里还有两座人工填海造的巨型棕榈岛。从卫星上看,这些岛的形状像一棵巨大的棕榈树。人家的炫富不是炫给你看的,而是炫给外星人看的。

到了2024年,迪拜已经成为全球富豪移居最多的目的地。但它是如何从一个偏远的沙漠城市,变成今天全球最强大、最光鲜亮丽的城市之一的呢?可能很多人下意识会觉得这是“送分题”——靠石油嘛。但如果你这么想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事实上,迪拜的石油储量很少,现在只占它GDP的1%。迪拜的成功不仅依靠石油,而是有着更复杂和深远的经济策略。同时,这个城市的发展,也伴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黑暗面:大量被压榨的外来劳工被热死,甚至成了黑帮、毒贩和洗钱者的天堂。今天,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迪拜以及整个中东,它那非常独特的经济模式和发展思路,以及它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。


 一、迪拜的历史转折点

从独立小渔村到联合酋长国

首先要了解的是,迪拜不是一个国家,而是阿联酋中的一个酋长国。阿联酋的全称是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”,由七个酋长国联合组成。这个国家的经济单位并不是整个国家,而是每个酋长国。它们拥有非常大的自主权,几乎100%的财权。简单来说,在我自己的地盘上,我的税收和石油收益完全归我所有,立法也在很大程度上由自己决定。中央政府的职能主要集中在统一货币、外交、国防以及各酋长国之间的协调。

在这七个酋长国中,阿布扎比和迪拜是最主要的两个,合计占了阿联酋GDP的80%。每个酋长国都有自己的统治者,叫做“埃米尔”。根据不成文的规定,阿联酋的总统由阿布扎比的酋长担任,而总理由迪拜酋长担任。这两个人几乎是阿联酋权力最大的两位领导者。

迪拜在19世纪的时候,完全没有现在的繁荣。那个时候,中东地区还没有发现石油,经济非常原始。迪拜主要靠两项收入维持:一个是捞珍珠,另一个则是海盗活动。由于迪拜的地理位置非常关键,位于波斯湾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,所以成为了天然的“打劫基地”。最后英国人忍无可忍,与这些酋长国签署了一项休战条约。大概意思就是:“别抢我们了,我们烦死了。我们作为日不落帝国,可以保护你们,并与你们进行贸易合作。”

在英国的统治下,迪拜慢慢从小渔村发展成了一个不小的贸易港口。但从1930年开始,迪拜经历了长达三十年的经济震荡。一方面,受美国经济大萧条和二战的影响,全球贸易萎缩;另一方面,与邻居阿布扎比的摩擦不断。而最倒霉的是,日本人御木本(MIKIMOTO)发明了人工养殖珍珠,这让盛产天然珍珠的迪拜遭受重创。

三个关键事件:迪拜迎来转机

二战之后,迪拜还是一个只有三万人左右的小渔村,完全看不出未来能有什么崛起的迹象。然而,迪拜却迎来了三件改变命运的大事:

第一件大事是1971年阿联酋的成立。随着英军撤离,中东地区的酋长国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发展。这个决定让迪拜至少不用再与邻居阿布扎比明争暗斗。

第二件大事是迪拜发现了石油。尽管储量不多,但足够为迪拜提供发展的“第一桶金”。

第三件大事是迪拜遇到了一个极具远见的领导者——拉希德酋长。他曾说过:“我祖祖辈辈骑骆驼,我现在可以开奔驰,但如果不努力,我的子孙可能还得骑回骆驼。”这句话体现了他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刻认识。在他的领导下,迪拜大力投资基础设施:修建电力网络、电话服务、第一个机场,以及多个大型港口,包括1972年的拉希德港和1979年的杰贝阿里港。


二、迪拜的经济模式:不依赖石油的多元化

地理位置的最大化利用

迪拜除了石油,还有一张关键的“王牌”——地理位置。中东本身就处于亚欧非的交汇点,而迪拜更是在波斯湾的入口处,占据了战略性的地理优势。拉希德酋长深刻意识到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资源。

于是,他决心让迪拜成为全球的商业中心。1972年,迪拜修建了拉希德港,但这还不够,他很快又在1979年建成了规模更大的杰贝阿里港。这个港口如今已是全球十大集装箱港之一。但仅仅修建港口还不能让迪拜脱颖而出。世界上有许多大港口,但拉希德的愿景是将迪拜打造成一个全球投资、资本和人才的枢纽。这一目标需要的不仅仅是硬件设施,还需要软实力和极具吸引力的政策支持。

文化世俗化与国际化的融合

为了吸引国际资本和人才,迪拜在法律和文化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。阿拉伯文化和现代商业文化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。例如,在传统的阿拉伯社会中,一夫多妻制很常见,女性的权利受到限制,甚至连独自出门都不被允许。但拉希德酋长知道,要吸引外资和人才,就必须在这些方面向国际靠拢。

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,迪拜开放了女性教育和工作权利。虽然在中东地区,许多国家直到最近才允许女性获得基本的社会权利,比如沙特阿拉伯在2018年才允许女性开车,但迪拜早在几十年前就完成了这些变革。此外,虽然伊斯兰教严格禁止饮酒,但迪拜却允许非穆斯林在指定场所饮酒。在传统上将周五作为周末的中东国家中,迪拜甚至在2022年将周末改为国际通行的周六、周日,以便与全球的工作时间接轨。

这些改革让迪拜变成了中东地区最开放、最自由化的地方之一。即使今天,你在迪拜仍然可以感受到一些阿拉伯文化的限制,但与周边的国家相比,迪拜的开放程度已经远远领先。

自由区政策:吸引外资的利器

杰贝阿里港所在的自由区是迪拜吸引外资的核心战略之一。杰贝阿里自由区仅有57平方公里,但它却吸引了阿联酋36%的外国直接投资,占迪拜GDP的五分之一。这里的政策极具吸引力:外国投资者可以享有100%的所有权,不需要本地合作伙伴,并且在十五年内免征公司税和收入税。

这些政策对全球的企业和投资者有巨大的吸引力,使得杰贝阿里自由区成为了一个完全没有国籍限制的经济飞地。这里的配套设施也非常完善,从仓库到物流服务,一应俱全。目前,已经有将近一万家企业在这里注册。

但迪拜的自由区政策并不局限于此。它先后建立了26个类似的自由区,包括网络城、媒体城、国际金融中心、珠宝城等。这些自由区为不同领域的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政策支持,例如零收入税、行业专属的配套服务等。通过这种方式,迪拜不仅吸引了资本,还吸引了大量的人才。

没有个人所得税:吸引全球富豪

迪拜对外资企业的政策宽松,对个人的吸引力也不小。整个迪拜没有个人所得税,这一点对高净值人群尤其有吸引力。只要在迪拜投资200万迪拉姆(约50万美元,折合人民币不到400万),就可以获得十年的“黄金签证”。

正因如此,大量的富豪将迪拜作为自己的避税天堂和第二家园。印度首富安巴尼和足球明星贝克汉姆等,都在迪拜的棕榈岛购置了豪宅。根据一家名为H&P的公司统计,2024年,预计将有6700名富人净流入阿联酋,其中绝大多数都选择了迪拜,这使得阿联酋成为全球富人净流入排名第一的国家,远超美国和新加坡。

营销与城市形象塑造:世界之最的背后

迪拜的崛起,不仅依赖于政策的灵活性和地理优势,更得益于它对“营销”这一理念的极致运用。你可以将迪拜看作一个品牌,而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地标、每一个项目,都是它为这个品牌所打造的广告。

迪拜非常清楚,想要吸引全世界的目光,光靠优秀是不够的,而是要做到“震撼”。它的策略是,通过一个又一个的“世界之最”项目,让人们记住它,并让这些项目成为城市形象的标志性符号。

最著名的例子,莫过于哈利法塔。这座828米的摩天大楼,不仅是世界最高建筑,还承载了迪拜的野心:成为一个让世界仰望的城市。哈利法塔不仅是一座建筑,更是迪拜城市形象的集大成之作。它象征着迪拜的雄心,也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投资者来到这里。

帆船酒店,则是另一个成功案例。这座外形如帆船的酒店,被宣传为“世界上唯一的七星级酒店”,尽管事实上“七星级酒店”只是营销术语,并不是真正的国际评级标准。但这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,这种宣传让帆船酒店成为了迪拜奢华的代名词。

更令人瞠目结舌的,是迪拜的人工填海工程。棕榈岛和世界岛是其中的代表作。这些岛屿的形状本身就是一个视觉奇观——棕榈岛从空中俯瞰如同一棵巨大的棕榈树,而世界岛则由300多个岛屿组成,构成世界地图的形状。这些项目耗资巨大,仅棕榈岛的投资就超过100亿美元。虽然单从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来看,这些工程可能并不划算,但它们却成功将迪拜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。

甚至连一些“看似无厘头”的项目,比如“迪拜之框”,也是迪拜营销策略的一部分。这座建筑从设计到建造都极其不合理——四边形的结构不稳定,建造成本和难度都很高,实用价值也有限。但正因为它“不合理”,反而成了吸引眼球的利器,帮助迪拜在全球范围内再次抓住了公众的注意力。

迪拜的营销不仅限于地标建筑,它还通过举办国际赛事、推广城市品牌来扩大影响力。比如,阿联酋航空每年承载5000万人次的乘客,每一位乘客都成为了迪拜的潜在“传播者”。迪拜还大量邀请国际名人代言,通过高端宣传片展示城市的现代化与奢华。

总之,迪拜深谙现代城市的运营之道。它通过打造“世界之最”吸引全球关注,将这些标志性项目转化为全球流量入口,进而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。


三、光鲜背后的阴影

外来劳工的困境

迪拜的光鲜背后,隐藏着一群被压榨的劳工。超过88%的迪拜劳动力是外来务工人员,他们主要来自南亚地区,比如印度、巴基斯坦和孟加拉。他们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,背井离乡来到这里,却发现现实远不如想象中美好。

很多外来劳工第一天到迪拜,护照就被雇主收走了,这让他们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。想离开?不可能。再加上工资拖欠、恶劣的居住环境、不足的医疗保障,这些都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常态。大部分劳工每天要工作超过12个小时,常年没有固定的休息日。而工作环境经常是50度的高温下搬砖,条件极其恶劣。

据估算,每年有上千名外来劳工因为高温或者过劳而“自然死亡”。印度大使馆的统计数据显示,每年大约有100名印度劳工在阿联酋自杀。注意,这只是部分统计,并不是全部,但这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。

2017年,阿联酋迫于国际压力,终于通过了一项法案,要求所有劳工每周至少有一天休息日。然而,即使是这个最基本的权利,也没有被完全贯彻。更糟糕的是,即使劳工受到了人权侵犯,他们也很难维权。迪拜的警察和法院几乎永远站在本地人这一边。

南亚劳工的命运,成为了迪拜“奇迹”的黑暗支柱,而另一方面,本地人的待遇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本地人的优厚福利

作为对比,迪拜的本地人福利可以说是非常优渥。许多人可以免费获得土地,甚至政府直接送房子。教育、医疗、养老几乎都由政府全包。此外,男性结婚时还能直接获得1.9万美元的补助。在就业方面,阿联酋政府还要求大部分私企雇佣一定比例的本地人,这一比例通常在4%到8%。因此,你在迪拜的许多公司里,都会看到一些穿着白袍的本地人,他们的存在更像“吉祥物”,但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却远高于其他员工。

在工资水平上,迪拜本地人的月薪平均在5000到15000美元之间,而外来劳工尤其是蓝领工人的月薪可能只有本地人的十分之一,最低甚至仅200美元。

洗钱与灰色经济的温床

迪拜对资本和贸易的开放政策,虽然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企业,却也让它成为全球洗钱的“天堂”。全球资本监管的盲区就在这里,因为迪拜对资金来源的审查几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
举一个最简单粗暴的例子:许多人会从英国的希思罗机场带着巨量现金,塞进行李箱直接飞到迪拜。因为希思罗机场不会检查离境时携带的现金,而迪拜的入境也不查现金来源。你就可以大摇大摆地带着满满一箱现金进入迪拜,然后存进银行或直接买房。而售楼处根本不会追问资金来源,只要你付得起钱。

除了现金洗钱,建立空壳公司也是一种常见的操作。你可以用空壳公司的名义买房,而售楼处不会查任何与公司相关的信息。这种宽松的政策,吸引了大量因国际制裁而逃避资金追踪的富豪。例如,近年来不少俄罗斯富豪因欧美制裁被迫将资产转移到迪拜,而加密货币的行业大佬们,也纷纷选择将总部搬到这里。

迪拜明面上有一些反洗钱的法律法规,但实际操作中很少执行。据统计,从未发生过因洗钱而遭遇大规模资产没收的案件。

公司化的政府模式

迪拜政府的运作方式,非常独特且值得研究。它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政府,更像是一家巨型的企业——一个拥有土地、资源、企业,并主动参与经济活动的“公司型政府”。迪拜政府不仅是经济规则的制定者,同时也是市场的核心参与者。

在迪拜,政府掌控着几乎所有关键行业。从房地产开发到交通运输,从航空业到能源供应,许多大大小小的企业实际上都是政府的“子公司”。比如,帆船酒店背后的朱美拉集团(Jumeirah Group),以及全球知名的阿联酋航空(Emirates),都由迪拜政府直接控制。

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,政府可以以非常高效的方式推动大型项目。比如,哈利法塔、棕榈岛这样的地标建筑,背后都少不了政府的直接参与和主导。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,还为迪拜带来了大量的收入。

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。传统的政府,更多是经济的监管者和服务提供者,而迪拜政府却几乎成为了经济的核心驱动力。这意味着,当经济繁荣时,迪拜政府的收益会非常可观,但如果市场环境恶化,政府本身也可能陷入困境。

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例,迪拜在当时深受冲击。许多耗资巨大的项目,比如棕榈岛、世界岛等,在危机爆发时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。那时,迪拜政府的债务高达800亿美元,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。最终,是阿布扎比伸出援手,提供了10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,并帮助迪拜完成债务重组,才让它度过难关。

更重要的是,这种公司化的模式可能导致政府对房地产过度依赖。迪拜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国有企业的地产销售、酒店运营和各种税费,这让它在经济波动时显得格外脆弱。比如,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,迪拜的房地产市场崩盘,房价一度暴跌50%以上,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。

即使在今天,迪拜的政府债务风险仍然较高。数据显示,迪拜政府的五年期债务信用利差在2008年危机期间飙升至900多个基点,这意味着市场认为它的违约风险极高。尽管近几年迪拜的经济状况有所好转,但其经济结构中的风险依然存在。

总结来看,迪拜的公司化政府模式,是其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,但同时也让它在面对全球经济波动时显得格外脆弱。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运作方式,是迪拜成功的关键,也是它未来需要解决的重要挑战之一。


四、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方向

区域竞争的加剧

随着全球对新能源的关注,中东的许多国家意识到,石油时代可能很快会结束。卡塔尔、沙特、科威特等国也开始效仿迪拜,建立自由区、打造地标性建筑,并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未来城市计划。

沙特正在建设的“未来城”The Line,以170公里的线性摩天城市为核心概念;卡塔尔则利用世界杯投资建造了卢塞尔城,一个以智能化、绿色能源为主题的新城。这些项目预算高达千亿美元甚至万亿美元,迪拜很难在预算上与这些邻居竞争。

环境与可持续发展

迪拜还面临沙漠化、缺水以及人工岛下沉等环境问题。为此,迪拜推出了宏大的2040未来城计划,希望将城市转型为全球最宜居的绿色都市。但如何平衡城市的奢华形象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,仍然是巨大的挑战。


 结语

迪拜是一个独特的城市,它以无与伦比的方式将沙漠变成了繁华的国际都市。然而,这座城市的成功并非没有代价。被压榨的劳工、灰色的资本交易以及高度依赖外资的经济模式,都让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。

尽管如此,迪拜的大胆尝试和前瞻性的规划,仍然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。这座沙漠中的奇迹,将继续书写它光辉与阴影并存的故事。


YouTube 视频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